五旬节: 庆祝上帝授予摩西《妥拉》
作者: 孔慕仁教授
译者: 田沁琰
插画师: 熊水皂
五旬节,也被称为“七七节”,用来纪念上帝在西奈山授予摩西《妥拉》。这是犹太历史上最具有变革性的时刻之一。最初,这是一个农业节日,标志着谷物收成的结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五旬节的意义逐渐加深,成为了庆祝《妥拉》(包括十诫)的节日。节日期间,人们遵循各种传统,例如通宵学习《妥拉》,诵读《路得记》,以表现奉献以及丰收的主题。现代的庆祝活动还包括食用乳制品,进一步强调了五旬节在精神层面和文化传统上的结合。
五旬节:庆祝上帝授予摩西《妥拉》
作者: 孔慕仁教授
译者: 田沁琰
插画师: 熊水皂
五旬节,又称“七七节”,虽然可能不像逾越节或光明节那样为人所熟知,但它也是犹太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日之一。它的重要性不仅因为它起源于《圣经》,还因为它与犹太历史上最重大的变革性时刻之一——上帝在西奈山授予摩西《妥拉》紧密相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五旬节的历史根源及其相关的庆祝仪式。
1. 《圣经》中的起源:从收获到启示
五旬节在《圣经》中的根源与农业有关。它标志着以小麦为代表的古代以色列收获谷物的季节的结束。“Shavuot”这个词的意思是“周”,指的是逾越节和五旬节之间的七周时间,这也被称为Omer计数。计数从逾越节的第二天开始,到第50天五旬节到来时结束。
Omer计数对于这个季节很重要。如上图所示,Omer的结构包含七周,每周七天,共计49天。在古代,这一计数是从逾越节的大麦收割时间到五旬节的小麦收割时间的倒计时。这两个时点都是农业周期中的关键节点。在这期间,第一批收获的水果和谷物会被带到耶路撒冷的圣殿,以感谢神的恩典。上图展示了如何这段时间是如何连接了逾越节和五旬节,从图中可以看出,作物的成熟预示着下一个重要节日正逐步临近。
在现代社会,虽然农业已经不再是生活的重心,但是许多犹太社区仍然会进行Omer计数,并将其视为一段精神之旅。人们满怀期待地计数,像是在一个重大事件前进行着倒计时,而这一事件正是上帝向摩西授予《妥拉》。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这种期待可能类似于重大节日前的精心准备,比如春节。每个中国家庭都会在春节前的日子里忙碌——打扫房间,准备节日食品,与亲人联系……与犹太人在进行Omer计数为五旬节做准备相似。
2. 五旬节与《妥拉》的授予
虽然五旬节最初是一个农业节日,但它的精神意义在《塔木德》(犹太教中仅次于《圣经》的重要经典)中得到了拉比们的延伸。根据犹太教记载,正是在这一天,上帝在西奈山上将《妥拉》(即《摩西五经》)授予犹太人民。这一时刻被认为是出埃及记的高潮:摆脱肉体束缚的旅程最终通过《妥拉》所带来的精神自由而得以圆满完成。
《妥拉》是犹太教的核心经典,由希伯来《圣经》的前五本书所组成。它包括了指导犹太人生活的故事、法律和伦理教义。《妥拉》包含了十诫,这或许是犹太传统中最着名的道德法则。这十条原则,包括孝敬父母、禁止盗窃和谋杀等,构成了犹太伦理和法律实践的基础。
上面的画作展现了19世纪法国画家古斯塔夫·多雷(Gustave Doré)对西奈山上的场景的想象。多雷以其生动而细致的《圣经》故事插图而闻名。在这幅作品中,摩西从西奈山上下来,拿着刻有十诫的石碑。你可以看到从摩西的头部发出的光芒,这视觉化地展现了《圣经》中摩西与神交谈后面部发光的描述。画面有力地展现了犹太人民在接受《妥拉》时的敬畏之情,以及这一时刻的深远意义。多雷的作品以其戏剧张力而闻名。《圣经》的场景在他笔下栩栩如生,使数个世纪的观众与之产生共鸣。
在犹太思想中,西奈山上发生的并不只是一个历史事件,也是一个变革性的时刻,因为它定义了犹太人与神之间的关系。每一年,五旬节都让人们有机会纪念这一事件,并思考其经久不衰的意义。
3. 现代犹太生活中的五旬节
尽管根植于古代历史,五旬节在现代的庆祝同样丰富多彩,其中包括了各种传统活动,有一些是精神性的,而另一些则与文化或美食相关。
a. 《妥拉》学习之夜
为了纪念被授予《妥拉》,犹太人民在五旬节最着名传统之一便是通宵学习,阅读和讨论《妥拉》。这一传统源于这样的理念:在五旬节当天,犹太人象征性地“重新领受”《妥拉》,正如他们的祖先在西奈山所经历的一样。通过通宵学习,人们期盼在精神上与神圣的智慧重新相遇。
各个社区在这一晚学习的文本各不相同,从《妥拉》本身到后期的诠释,尤其是《塔木德》。许多人也会学习为《妥拉》的律法赋予新含义的哲学着作。这些学习活动不仅是提升知识水平的重要机会,还增进了人们在社区的参与感,吸引了各年龄段的人共同投入到这一传统中来。在过去,只有男性学习这些经典;而如今,女性也参与其中,和男性共同进行这一仪式。
b. 路得的故事
在五旬节,人们会在犹太会堂中大声朗读《路得记》,这是《圣经》中一部由四个章节构成的小故事。路得是一位来自摩押(古代以色列的邻国)的年轻女子。她丈夫死后,路得跟随她的婆婆拿俄米返回以色列,成为了犹太民族的一员。年迈的拿俄米和她的儿媳路得是两个贫穷的寡妇。拿俄米鼓励路得留在摩押再婚,让拿俄米独自返回以色列。但路得坚持要陪伴拿俄米并照顾她。路得对拿俄米说出了着名的宣言:“你往哪里去,我也要往哪里去;你住在哪里,我也要住在哪里;你的同胞就是我的同胞,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路得记1:16),表达了她对拿俄米的忠诚,以及对加入犹太社区、追随其信仰和仪式的渴望。
这幅路得与拿俄米在一起的插画展现了她们之间紧密的关系,这是整个故事的核心。路得对拿俄米的忠诚以及她对犹太信仰的追随推动了整个故事的发展。图中对表情的细腻刻画展现了拿俄米的智慧和经验,以及路得的年轻和决心,表现了两个在不同生命阶段的人因共同的目标而结合在一起。
路得的故事在五旬节尤为重要。首先,她对犹太教的皈依象征了犹太人在西奈山领受《妥拉》的过程。其次,她的故事发生在收获的季节,在主题上与作为丰收节的五旬节非常契合。最后,路得是大卫王的祖先。根据历史记载,大卫王正是在五旬节出生和去世的。
在这第二幅插图中,路得正在麦田里拾取麦穗,这也是故事中一个关键的时刻。在跟随拿俄米来到伯利恒后,路得靠在田地中拾取剩下的麦穗来养活自己和拿俄米。而她也正是在拾穗的过程中遇到了拿俄米的亲戚波阿斯。波阿斯最终与路得结婚。画面中美丽的金色田野展现了故事的农业背景,将路得的个人旅程与五旬节丰收的主题紧密联系在一起。
c. 乳制品
在五旬节期间还有一项受欢迎的传统,即食用乳制品,例如奶酪蛋糕和奶酪薄饼。这一习俗的确切起源并不清楚,解释之一是《圣经》中将以色列描绘为富饶的“?流淌着奶与蜜之地”。
无论是因为何种原因,乳制品已经成为五旬节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人都期盼着烹饪和享用这些美食。